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通知通告
以爱为灯,照见希望——记儿少医学中心医、护、心、患、家共筑的治愈之路
资料来源发布者:儿少青少年心理行为医学中心时间:2025-06-25 11:56:05 浏览量:12次

在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领域,治愈不仅是症状的缓解,更是心灵的复苏与家庭的赋能。近日,儿少医学中心接连收到两位患儿家长饱含深情的感谢信。这两封信,生动诠释了何谓“医者仁心”,更展现了医、护、患、家四方携手,在理解、包容与协作中共同书写的温暖治愈篇章。

在通往健康的道路上,孩子和家庭会经历漫长的迷茫与挣扎。信中一位母亲(刘女士)坦言,女儿小七(化名)自2021年起因强迫行为辗转多地求医,经历了不同诊断、治疗效果不佳的困境。这些真实的心声,道出了许多家庭的困惑、焦虑与无助。

1.包容与接纳:

理解是治愈的起点。面对复杂的病情和家长的复杂心境,儿少医学中心医护人员展现出的首先是深度的理解与无条件的接纳。

精准诊断,不厌其烦:当小七带着多年未解的困扰和加重的症状来到我院,杨楹主任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在查房时“仔细倾听女儿的情况和女儿交流”,这种耐心细致的问诊,本身就是对患者过往经历和当前痛苦的尊重与接纳。结合病史,最终制定出精准的治疗方案。为像小七找到了有效的治疗路径,显著改善了症状,最终助力小七顺利参加高考。

包容家长的情绪与局限:医护人员深刻理解家长在面对孩子精神心理问题时的否认、焦虑、自责甚至“病耻感”。他们没有评判,而是通过行动传递安全感。安序菊大夫、郑逗逗大夫等团队成员“每天都很认真的听取家长孩子的心声,及时解决自己反应问题”,这种真诚的倾听,让家长感到被理解、被支持。

2. 专业与温度:

医护心协作构筑安全港湾。精湛的医术是基石,而充满人文关怀的护理与支持则是疗愈的温床。

护理团队,温暖守护:信中多次提到护士们的付出:“日夜轮守的细心照料,无论多忙都保持微笑和鼓励”、“每天早晨郑大夫、护士长与大家一起跑步”。这些细节——一个微笑、一次陪伴、甚至凌晨一点办公室亮着的灯——无不传递着护理团队的专业、敬业和对患儿的关爱,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安全、温暖的康复环境。

3. 赋能家庭:医护患协和的核心纽带

儿童青少年的精神心理康复,家庭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儿少医学中心独具特色的“双维度”治疗,患者和家长都参与治疗:乔冬冬院长的家长团体治疗、徐德峰主任的家长团体治疗、牟忠琛博士的《家长系列课堂》,正是医、护、患、家深度协作才能真正帮到患者。

从不解到顿悟:正如第二位母亲所言,最初她不明白“为什么要给家长弄这么多课”。但在持续的参与中,尤其是乔冬冬院长对“自尊”的深刻剖析,像一束光穿透迷雾,还有徐德峰主任关于“躯体化症状”、“三视角”的讲解使母亲在反思中经历了深刻的觉醒。

构建支持网络:家长课堂也为家长们搭建了一个互相支持、分享经验的平台。家长之间的交流心得,这种同伴支持的力量,也是康复过程中宝贵的资源。医护人员在其中扮演着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

这两封沉甸甸的感谢信,是患儿和家长用真情写就的勋章,更是对我们儿少医学中心全体医护人员践行“包容、接纳、专业、协作”理念的最高褒奖。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儿少医学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将继续秉持这份初心与使命,以专业为桨,以仁爱为帆,与每一个信任我们的家庭携手,在充满理解、支持与协作的航道上,共同驶向健康与希望的彼岸。

服务热线: 0531-86336666(拨打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13:30-17:30节假日休息)
心理咨询热线(暖心热线):0531-86336666(拨打时间19:00—21:00)
传真:86336612
地址: 济南市文化东路49号
乘车路线:K18、K64、K75、K110、K123、k59、k96、k107路公交车直达

版权所有:Copyright(C)2012-2024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鲁ICP备19057096号 鲁公网安备37010202700386号

×